交管12123随手拍功能在哪_舔女人逼视频_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_污污在线

首頁
產品服務
心血管疾病系列腎病系列腫瘤系列心血管用藥系列腎病用藥系列二代測序商業試劑盒
科研合作
新聞中心
關于我們
3.12世界腎臟病日|人人可享、處處可及——從預防到診治
發布時間:2020-03-12 18:00:15來源:




“世界腎臟病日”的由來

“世界腎臟病日”是經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盟(IFKF)聯合提議設立,從2006年起將每年3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腎臟日。

“世界腎臟病日”設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慢性腎病以及與其相關的心血管病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認識,讓人們認識到早期檢測和預防慢性腎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的3月12日是第15個“世界腎臟病日”,主題為“人人可享、處處可及——從預防到診治”。


慢性腎病介紹


慢性腎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全球一般人群患病率已超過10%,我國慢性腎病的患病率為10.8%,約有1億多名慢性腎病患者。慢性腎病發病較隱匿,常伴有心血管等多種并發癥,不同病種之間的臨床表型存在重疊。


遺傳性腎病


研究發現,慢性腎病的發病與多種遺傳因素相關,遺傳性腎病約占成人終末期腎病(ESRD)的10%,兒科腎病的70%。該類疾病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具有很高的遺傳比率,會伴隨基因在家族中廣泛傳遞,極大地威脅著整個家族的身體健康。


遺傳性腎病分為單基因病(即單個基因上的突變就足以導致疾病的發生),以及多基因病(即兩個及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積效應導致疾病的發生)。單基因病又可根據孟德爾遺傳方式分為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隱性、X連鎖顯性和X連鎖隱性遺傳病。


遺傳性腎病的診斷首先是對其病史、臨床表型及其他相關資料(如生化、影像學及組織病理學結果)進行總結。這些表型可用于指導選擇基因檢測的類型。對于那些具有遺傳異質性、臨床表型不明確,或使用目標基因檢測(如Sanger或二代靶向基因組合測序)而無明確結果的患者,可以運用更為廣泛的檢測方法,如全外顯子組測序(WES)或全基因組測序(WGS),臨床變異結果的判讀需依據指南共識。


常見的遺傳性腎病


■■■ 遺傳性腎小球疾病

Alport綜合征亦稱為遺傳性進行性腎炎,臨床特點是血尿、蛋白尿以及進行性腎功能減退,部分患者可合并感音神經性耳聾、前圓錐形晶狀體、黃斑周圍點狀和斑點狀視網膜病變等腎外表現。男性患者病情較重,40歲前腎衰竭比例高達90%,女性患者病情相對較輕,90%以上女性患者有鏡下血尿。主要致病基因為 COL4A5(X連鎖顯性遺傳)以及COL4A3和COL4A4(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Alport綜合征診斷和治療專家推薦意見》提示,家族史對于疾病的確診、患者預后評估以及病患家庭遺傳咨詢十分重要。檢測Alport綜合征致病基因是確診該病、確定遺傳型和攜帶者的有效手段,也是產前診斷的必備檢查。


■■■ 腎臟纖毛病

多囊腎病(PKD)是指雙腎多個腎小管節段或(和)腎小球囊進行性擴張,形成多個液性囊腫,并最終導致不同程度腎功能損害的一類較常見的遺傳性腎病。根據遺傳方式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多囊腎病(ADPKD)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多囊腎病(ARPKD),ADPKD的發病率為1/400-1/1000,ARPKD較少見。PKD1和PKD2基因上的變異是導致ADPKD的主要原因,PKHD1為ARPKD的主要致病基因。《中國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臨床實踐指南》提示,影響ADPKD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是基因型:PKD1突變(尤其是PKD1截短突變)的患者較PKD2突變患者的腎臟體積更大、病情更重,eGFR下降更快,進入終末期腎病(ESRD)更早(平均54歲,早于后者20年)。


■■■ 遺傳性腎小管疾病

Gitelman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失鹽性腎小管疾病,患者一般在青少年或成年時發病,多數患者臨床表現為乏力、疲勞、口渴、多尿等非特異性癥狀,少數患者甚至出現生長發育遲緩、軟骨鈣化、橫紋肌溶解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嚴重臨床癥狀。此外,長期的低鉀低鎂可導致糖代謝異常、腎功能損傷等并發癥。《Gitelman綜合征診治專家共識》指出,所有患者均應行家系調查,并推薦在有條件的機構行基因檢測以獲得確診。典型的Gitelman綜合征患者可通過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獲得臨床診斷,而最終確診則有賴于基因檢測。SLC12A3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基因,我國患者以T60M和D486N位點突變較為多見,可供基因篩查時參考。


■■■ 補體及凝血相關疾病 

補體是一組存在于人和動物體液及細胞表面,經活化后具有生物活性,可介導免疫和炎癥反應的蛋白,也稱為補體系統。腎臟是肝外合成補體的主要場所之一,補體產物的過度活化、調節異常和補體缺陷參與多種腎病的發生發展。補體基因缺陷可導致血栓性微血管病、C3腎小球腎炎、狼瘡性腎炎、老年黃斑變性等。根據日本專家組2016年發布的《日本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臨床指南》、國際多學科專家組2013年發布的《C3腎小球病共識報告》和改善全球腎病預后組織(KDIGO)2017年發布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和C3腎小球病》會議報告,建議疑似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aHUS)的患者在接受腎臟移植前進行基因檢測;此外,建議所有計劃接受活體腎臟移植的C3腎小球病患者進行基因篩查,并可根據基因型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


■■■ 腎石病

Dent病是一種X連鎖隱性遺傳性近端腎小管疾病,其主要表現為持續性低分子質量蛋白尿,高鈣尿癥,腎石癥,進而腎功能受損最終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部分患者可合并佝僂病或軟骨病并發癥。Dent病主要是由位于X染色體p11.22位上的CLCN5基因(Dent1型)或位于X染色體q25位上的OCRL1基因(Dent 2型)的突變所致。


■■■ 腎臟和泌尿系統的先天性畸形

膀胱輸尿管反流(VUR)是常見的先天性腎臟及尿路畸形(CAKUT),指尿液從膀胱內逆流至上尿路,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3月齡以下嬰幼兒患者中可出現發熱、嘔吐、哭吵、嗜睡、喂養困難、發育落后、黃疸、血尿或膿尿等臨床表現,在3月齡以上的兒童患者中可出現發熱、納差、腹痛、嘔吐、腰酸、尿頻、排尿困難、血尿、膿血尿、尿液混濁等臨床表現。VUR患兒尿路感染的風險很高,可因反復尿路感染導致持續性腎臟受損,以及腎疤痕形成,形成反流性腎病,最終可能導致終末期腎病。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基因測序技術應用于疾病診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反映了臨床醫學中遺傳病研究方式的轉變。對于疑似遺傳性腎病個體的傳統診斷方法包括臨床初診,復雜的和/或侵入性檢查(如腎活檢或生化檢測),以確定最可能的病因。現在,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測序成本的降低,使其可以廣泛應用到臨床診斷和研究當中,從而幫助患者準確快速的找到致病突變。


安塞斯生物遺傳性腎病基因檢測項目


1

遺傳性腎小球疾病基因組合檢測:檢測涵蓋Alport綜合征、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等相關44個致病基因的檢測。

2

遺傳性腎小管和代謝性疾病基因組合檢測:檢測涵蓋Gitelman綜合征、Liddle綜合征等相關86個致病基因的檢測。 

3

腎臟和泌尿系統的先天性畸形基因組合檢測:檢測涵蓋腎缺如及腎發育不全、原發性膀胱輸尿管返流等相關49個致病基因的檢測。

4

腎石病基因組合檢測:檢測涵蓋胱氨酸尿癥、Dent、黃嘌呤尿等相關38個致病基因的檢測。

5

腎臟纖毛病基因組合檢測:檢測涵蓋多囊腎、Joubert綜合征等相關87個致病基因的檢測。

6

補體及凝血相關疾病基因組合檢測:檢測涵蓋血栓性微血管病、C3腎小球腎炎等相關105個致病基因的檢測。

7

腎病全外顯子組檢測:檢測覆蓋人類約20000個基因的外顯子編碼區的檢測。 


■■■ 檢測意義

·對遺傳性腎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預防性治療,降低終末期腎病發生的風險;

·對確定有遺傳性腎病風險的家族成員進行早期篩查;

·可指導遺傳性腎病患者進行生殖選擇,通過產前診斷或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等方法,避免下一代患病的風險


■■■ 適用人群

·臨床上疑似遺傳性腎病的患者;

·具有遺傳性腎病家族史的高風險人群;

·對于已檢測到明確致病基因突變的患者的高危親屬,建議進行該特定致病變異位點的篩查;


■■■ 樣本類型

· 外周血(EDTA管、不少于4mL) 


往期回顧

關于遺傳性腎病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基因檢測的更多介紹,詳見:

腎病的精準醫學

Lancet: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的遺傳學診斷

2019 RA臨床實踐指南:兒童和青少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或高危人群的監測

特發性腎病綜合征的分子分層

NEJM:農業社區不明原因的慢性腎病

藥物基因組學在腎病治療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Groopman EE, Rasouly HM, Gharavi AG. Genomic medicine for kidney disease. Nat Rev Nephrol, 2018, 14(2): 83-104.

2. Luxia Zhang, Fang Wang, Li Wang,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Lancet, 2012, 379: 815-822.

3. Hidebrandt F. Genetic kidney diseases. Lancet, 2010, 375: 1287-1295.

4. Soroka S, et al. Updated Canadian Expert Consensus on Assessing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an J Kidney Health Dis. 2018; 5: 1-15.

5. Guay-Woodford LM, et al. Consensus Exper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 Pediatr. 2014; 165(3): 611-617.

6. Groopman EE, Marase M, Cameron-Christie S, et al. Diagnostic Utility of Exome Sequencing for Kidne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9,380(2): 142-151.

7. Eckardt KU,  et al. Evolving importance of kidney disease: from subspecialty to global health burden. Lancet,  2013, 382 (9887): 158-169.

8. Gitelman綜合征診治專家共識協作組. Gitelman綜合征診治專家共識. 中華內科雜志, 2017, 56(9):712-716.

9. Alport綜合征診斷和治療專家推薦意見.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18, 34(3): 227-231.

10.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臨床實踐指南專家委員會等. 中國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臨床實踐指南(第二版). 臨床腎臟病雜志, 2019(4): 227-235.


推薦新聞

咨詢服務熱線

+86 10 5849 9280

? Copyright - 安智因 京ICP備18055458號-1